为了采集苗族蜡染工艺信息,我来到了位于黔东南地区三都县的盖赖村(也叫介赖村)。这个村子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——月亮村,当地女性会在节庆日跳一种“踏月亮”的舞蹈,村子故而得名。


抵达的日子,虽然没能亲眼目睹“踏月亮”的风采,却碰巧遇上了村寨里嫁女迎亲,这让探访之旅增添了浓重的生活味儿。



被云雾隔绝的蓝梁工艺


虽然距离相对城市化的丹寨县城只有50多公里的路程,前往盖赖村却需要山路弯弯行进两三个钟头。


恰逢雨日,一路上云雾缭绕,十余米的前方竟是一片模糊。然而,正是这起起伏伏的山路,让盖赖村几乎保持着苗寨的传统风貌和生活习俗。可以想象,因为这难行的山路,过往的苗寨是何等的与世隔绝,难怪苗家老人会说:蜡染不出村。



村寨里大多还使用杉木搭建传统的木屋,由于杉木生长速度快,苗家人有着“父亲种树,儿子盖房“的说法。


据当地人介绍,这个村子主要居住的是名为白领苗的分支,顾名思义就是领口会使用白色装饰的苗族。白领苗是当地制作蓝靛的高手,因此她们所制作的蜡染也是远近闻名。走进村寨,可以看到不少穿着蜡染服饰的老人,被称为“母亲背上的摇篮”的背带,也有大量使用蜡染制作。



对于苗家人来说,蜡染属于使用靛蓝进行的蓝染工艺之一。


区别在于,蜡染用蜡液提前绘制图案,浸染之后画面一次成形。蓝染布则是没有花纹图案的布料。不过,蜡染的花纹都是蓝白单色的,而蓝染布的图案大多配合苗绣实现五彩缤纷的效果。所以,蜡染通常用来制作生活便服,而蓝染布才是她们礼服所使用的材料。


·蜡染


·洗涤中的蓝染布


说是蓝染布,真实的颜色则接近紫红,而且表面折光明显,面料坚挺到有种脆脆得仿佛会被折断的感觉。制作这种布料,除了浸染、晾晒之外,还要通过捶打让布料首先变得柔软便于吸收染料,然后通过涂抹红豆浆、魔芋浆、皂角等,让其再次变得坚挺。


为了实现深厚的色彩,有时候还会在里面添加牛血等材料。经此反复三四次,才能制作出色泽深邃、品质精良的蓝染布。


神秘的苗家拦亲酒


苗家人的豪爽众所周知,此次探访还体验到苗家“拦亲酒”的厉害。


·村寨的中心广场,迎亲宴就在此举办


娘家人在家门口架起一张桌子,上面摆满土碗,土碗里面有酒、有肉还有萝卜等,上面再以另外一只碗盖起来。


新郎团盲点,选中哪碗就要把里面的酒(食物)解决掉,直至所有的土碗被掀开,才能顺利过关走进新房。



每每有新郎团成员抽中酒碗,四周此起彼伏的大笑声便不绝于耳。一只土碗差不多可以盛放三两米酒,而且饮下时不能从口中滴洒出来,没有好酒量入不了新郎团,在苗寨里果真不是一句空话。




虽然城市化的步伐已经逐渐渗透到苗寨之中,但是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传统苗寨,男子大口吃肉、大口喝酒的习俗,依然可见一斑。这些酒肉,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大地的馈赠,大口吃下,也是对土地最满足的回答。



苗寨的米酒用自家种植的水稻酿造,听说这些山里的村寨,还会到林子里寻找制作酵母的各种菌群材料。不知是山泉更加清冽,还是林野的菌群更加天然,幽居于山上的苗寨所制的米酒,的确比城镇中的酒多了几分甘甜、增了几分清透。


之所以如此肯定,那是因为作为远方来的“贵客“,即便不是新郎团的成员,也未能被”丈母娘“放过,真真实实的灌下了两大碗。


那种入口清甜中带着辣味的口感,干脆直接,宛如苗家人率真爽朗的个性,让我始终难忘。




说起这米酒,其实还与苗家的蜡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至于其中的奥秘,就等我下一篇探访日记《你不知晓的蜡染秘密》中为大家揭晓吧。


来源原创 起承文化

版权声明:【除原创作品外,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、图片、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,因客观原因,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如,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,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,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