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,对于名字的称呼,饶有讲究。比如,有一种蓝,就叫孔雀蓝。



据说,这是一种让人看到就能想起夏天的颜色。安静、平和,就像是夏天的午后,阳光透过海水的感觉,温热也透着几分薄凉。在古代,孔雀蓝是汉服常用的色彩之一。



同时,孔雀蓝最早也是瓷器釉色之一。其釉色之名称是以孔雀羽毛为标准,釉色偏绿的称孔雀绿,釉色偏蓝的称孔雀蓝。“孔雀蓝釉”又称“法蓝”,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,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,沉静如水,却又光彩照人。


孔雀蓝釉双耳花口瓶


中国在宋代已经开始生产孔雀蓝釉器物。在唐代,中国的孔雀蓝釉已经受到西亚的影响。据目前考古发现表明,孔雀蓝釉器物传入我国,最早可追溯到五代闽国刘华墓出土的三件孔雀蓝釉陶瓶。


波斯·孔雀蓝釉陶瓶之一 刘华墓出土


明宣德时期制瓷发展迅猛,孔雀蓝取得很大进展,特别是统治者对御瓷厂的严格要求促使其单色釉、釉下青花制品精益求精。明代孔雀蓝官窑瓷器,在当时就极为名贵,成功的作品不多,现在能够完好保存下来的更是寥若晨星。2004年,一件明代宣德年间的孔雀蓝瓷盘以1238万元的港币落槌。小小一块瓷盘竟能追捧到千万元的天价,可见其美丽色彩对于收藏界的诱惑力。


明成化·孔雀蓝釉鱼藻纹大盘


然而,孔雀蓝这一品种在明代晚期曾一度产量剧降,难觅其踪。到了康熙年间,孔雀蓝才又开始兴盛起来,并逐步走向史上的又一高峰。清康熙孔雀蓝较明代宣德、成化烧造的釉色变化更多,有的浓重葱翠,有的淡而纯净。当时的觚、雕塑等非日用品造型也使用了该色釉,进一步壮大了孔雀蓝釉器队伍。至今仍有孔雀蓝瓷存世于各大博物馆。


清初·孔雀蓝锥拱蕉叶夔纹觚 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
清康熙·孔雀蓝釉瓷 大英博物馆藏


清康熙·孔雀蓝釉瓷 大英博物馆藏


 清乾隆·孔雀蓝色玻璃长颈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

清康熙·孔雀蓝釉瓷  大英博物馆藏


清康熙·孔雀蓝釉瓷 大英博物馆藏


清康熙·孔雀蓝釉瓷 大英博物馆藏


孔雀蓝,其发展和进步为制瓷者充分了解铜元素的化学性质、掌握其发色、推动新釉的制作起到了铺垫作用。在元朝之前的彩瓷萌芽时期,孔雀蓝能独成体系,对活跃当时彩瓷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。在彩瓷发展繁荣的明清时期,它又以不同角色融入单色釉、青花、彩瓷中,为制瓷发展添砖加瓦。


明宣德·孔雀蓝龙纹盘 台北故宫博物馆院藏


明·孔雀蓝梅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
清康熙·孔雀蓝釉瓷 大英博物馆藏


清乾隆·孔雀蓝釉瓶 镶法国鎏金铜边 玫茵堂藏


来源:中国陶瓷杂志

注:图文整理于网络

版权声明:【除原创作品外,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、图片、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,因客观原因,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如,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,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,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】